第六百四十四章 三星帝王李健熙(4100+章节,求订阅~)(3/4)
力和投资,还是不断亏损。
走投无路之下,父亲终于出手,派得力干将来辅佐自己的儿子。
两次石油危机让他意识到,身处资源匮乏的小国,三星的未来是半导体。
“一定要在我闭眼之前开始这个事业,这样三星才会安然无恙。”
1983年,三星在京畿道器兴建立第一个半导体工厂,正式向内存宣战。
然而,父子两人都低估了这场战役的惨烈性。
在人们印象中,电子产品每年都降价。
但内存很奇葩,它和化工品一样,是重资产、强周期,价格大起大落,涨起来数钱数到手软,跌起来连自己都想砍。
好处是,一旦熬过衰退期,你就是号令天下的老大。
在这个行业混,策略只有一个,要么拿钱砸死对手,那么被对手拿钱砸死。
英特尔是这个行业最早的玩家,1970年就将DRAM投入大规模应用,四年后横扫80%的市场。
之后,日本人异军突起,击败了英特尔。
当三星染指这一市场时,日本人已经是世界霸主。
好不容易突破技术封锁,从当时尚不起眼的美光手中购得64K DRAM技术,就遭遇了行业的第一次衰退。
1984年,三星刚推出64K DRAM,内存价格就暴跌,从每片4美元雪崩至每片30美分,此时三星的成本是每片1.3美元。换句话说,每生产1片亏损1美元。
到1986年底,累计亏损3亿美元,股权资本部亏空。
事实上,直到1987年,李秉喆去世那一天,他也没能见到三星半导体盈利。
由于市场不景气,昔日的行业大佬英特尔被迫退出,转行干起了EC等日本产商也纷纷缩减投资规模。唯独三星不知“好歹”,像赌徒一样疯狂地逆势加码。
“越是困难,就越要加大投资。”持续十多年的亏损,不但没能动摇李健熙的信念,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。
为了攻克技术难关,三星从RB聘请工程师,利用周末到棒子传授技术。
同时,到美利坚半导体公司招募有经验的棒子人。这些人在爱国情怀的感召下,放弃自己多年的事业,返回棒子,牺牲一切节假日,夜以继日地投入战斗。
在这批人中,有一个叫陈大济的年轻人,谢绝IBM公司的再三挽留,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三星,理由是“真想赢RB一次”。这个年轻人后来成了三星电子的CEO。
然而,光有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。
1983年,三星开发64K DRAM时,关键技术整整落后RB5年。
到256K时,与RB相差2年;1M时,还落后1年。
在此期间,三星人受尽RB嘲辱。但他们并没有理会,而是埋头苦干。
1987年,苦熬多年的三星人终于迎来行业转机。
当年,美利坚向RB半导体企业发起反倾销诉讼,双方达成出口限制协议。
受此影响,DRAM价格回升,三星乘势崛起,不但实现了盈利,还开始在技术上领先RB。
事实上图南科技的发展与三星差不多,吴见夜虽然知道什么技术是最重要的,但是他自己并不懂里面的技术,所以对于图南科技来讲,他们的发展并不比三星快多少。
尤其是图南科技的特殊身份,让他所遭受到的技术壁垒与困难甚至比三星更加的强大。
图南科技的发展路线其实是和三星有些相似的,他们关注的重点也差不多,84年的时候三星已经在跟踪液晶技术了,随着笔记本电脑的出现,也开起了人类历史上的液晶时代。
在这期间,液晶技术经过无数次迭代
本章未完,下一页继续